珍爱生命 远离毒蘑菇
——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科普宣传
季以来,巴中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然而,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有毒品种,误食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巴中市疾控中心特此温馨提醒您,务必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毒蘑菇概述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全球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有1000余种,我国目前已报道有500余种,其中所含毒素复杂,且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
二、中毒类型及症状毒蘑菇中毒的类型可根据症状分为以下六种:
胃肠类型:多数在食后2小时左右发病,主要症状包括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水样便腹泻,病程短,恢复较快,一般不引起死亡。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四小时,病人可能出现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走路不稳等症状,重症病人可能出现抽风、昏迷等症状。中毒病程为1-2天,很少死亡。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达2天。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皮肤变黄、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肝脏损害型:最为严重,病情凶险,抢救若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潜伏期一般为10-24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休克、昏迷、抽搐等症状,最终导致全身出血、呼吸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此类型中毒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严重损害,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主要表现为在手指、脚趾、上肢和面部出现皮疹,甚至疼痛、肿胀。
三、中毒特点我国毒蘑菇中毒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病死率高:报告事件病死率高达20%。
地域性强:以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等最为严重,近年湖南、浙江增涨迅猛,其他地区均有发生。
发生时间集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6-9月份,其中以7-8月份高发。
毒物谱相对集中:中毒的毒蘑菇种类主要集中在鹅膏属、环柄菇属、盔孢伞属、红菇属等,其中鹅膏属和亚稀褶红菇造成的中毒死亡人数占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总人数的95%以上。
家庭聚集性:80%的中毒发生在家庭。
四、预防与应对措施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直接、最有效办法是避免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提高警惕: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采摘经验或民间流传的毒蘑菇辨别方法。
及时就医:进食野生蘑菇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或拨打120急救。
保存样品: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五、常见误区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颜色鲜艳的蘑菇不一定有毒,如鸡油菌、花脸菇可食用;而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等颜色并不鲜艳。
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无论生长环境如何,都不能作为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的依据。
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种方法无法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虽然有些毒蘑菇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也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同样有乳汁分泌和颜色变化,却可食用。
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去年在这个地方采的蘑菇吃了没事,今年在这里采的同一蘑菇怎么中毒了:蘑菇的种类和毒性可能因季节、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因此不能仅凭去年的经验来判断今年的蘑菇是否可食用。
通过以上科普知识宣传,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毒蘑菇的认识和警惕性,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康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