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州区民政局 > 规划信息

巴州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计划

2023-05-22 17:22 来源: 巴州区民政局

一、着力健全兜底保障体制

1.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巴中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巴中市做好共同富裕目标下困难群众帮扶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九条措施》等保障政策措施,制发《巴州区民政局关于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通知》,在大茅坪镇试点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大救助工作机制。持续做好低保扩面、提标、增效工作,严格执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市定基本生活标准,并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加大救助保障水平,落实好“急难型”救助和异地救助。按程序及时清理清退享受低保、特困供养的死亡人员、领取社保人员、已就业大学毕业生、服刑人员等不符合条件对象。

2.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帮扶机制。做好低保边缘人口的识别认定工作,依托“一库两平台”,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使用,加大部门协同配合和数据共享,提高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能力,确保其他专项救助惠及低收入人口。持续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

3.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服务能力。健全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常态化监督检查,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区村(社)设置296个社会救助服务站,设置一名兼职社会救助协理员。在回风街道、江北街道、三江镇和清江镇4个村(社区)探索试点“服务+救助+就业”社会救助复合方式,并在全市交流推广。

4.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救助管理领导小组作用,做实源头治理工作,试点“救助前移、流浪后扶”工作。加强救助管理站规范化建设,开展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加强与公安、城管和辖区政府协调联动,做好巡街、劝导、救助等工作,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二、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5.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补短。加大项目争取,完成巴州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中心、巴州区曾口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规划编制和项目入库等各项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鼎山百寿康养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底完成主体工程量的90%,建成江北、东城、玉堂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城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全覆盖,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运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指导家乐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6.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坚持以创新引领为驱动,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在回风街道、宕梁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试点设置困难家庭重度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照护床位”。在宕梁街道试点打造“一轴两站四点”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优化老年人日间照料、就餐配餐、助浴、助洁、代办、巡访等服务。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扩面提标,建成2个村级养老服务示范点。开展散居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能力评估,全力推进失能、半失能散居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持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居家养老上门“五助”服务。

7.促进养老服务行业提质增效。坚持以行业管理为统揽,全面推行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达标建设,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举办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行民政部门分管领导、业务股室人员到养老机构陪餐和共度传统节日。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纳入“双随机 一公开”监督检查范围。

三、扎实做好儿童福利保障工作

8.牵头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七大行动计划”,协调29个成员单位常态化开展系列未成年人关爱活动,做好典型案例提炼收集和特色点位打造,全面做好创建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的迎检准备工作。推进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档升级,对全区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开展培训,指导乡镇(街道)未保站(点)开展好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分类建立各类未成年人台账,及时排查困境未成年人,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面签订留守儿童“两单两书”,确保儿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制定《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计划》,策划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书记区长寄语“未”来等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寒暑假、“六·一”儿童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防溺水、防侵害、防意外等知识宣传,织密未成年人安全保护网。

9.落实残疾人福利保障。开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认定工作,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大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力度,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持续推广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照护服务,探索建立照护服务机制,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照护工作,会同区卫健局、区残联加强工作配合,在江北街道白云台社区开展社区精神残疾人康复照护试点工作。

10.加强慈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慈善日”、“慈善月”开展系列慈善活动,链接慈善资源,做好慈善捐赠工作。用好用足东西部协作政策,加强与上级慈善部门和结对城市的工作对接,积极争取慈善资金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四、持续推动基层政权建设

11.深化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创新实践。在回风街道龙湖园社区、天马山镇狮子寨村、鼎山镇清泉村开展“场景营造、民主协商和三治融合”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开展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和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行动,推动村(居)务公开走深走实,完善“四议两公开”运行机制,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12.实施社区(村)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实施好大茅坪镇明星社区、化成镇宋家碥村和大和乡大罗塘社区2023年村(社区)级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着力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性服务阵地。持续开展新建小区公建配套社区用房移交整治专项行动,指导社区用好用活移交阵地,营造社区综合服务场景,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创新开展“道德银行”建设提标行动,促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

五、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

13.完善社会组织党建 。坚持“四同时三同步”工作原则、继续抓实“两个覆盖”,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加大党员培养力度,不断扩充党员队伍,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工作能力;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带群建,指导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建立工会和团组织。

14.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推动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与民政部门联合审查机制,实现多平台同步登记公示。做好“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配置和线上业务办理,持续录入“互联网+监管”平台基础数据,梳理便民服务线上办事指南,共享民政政务服务数据。指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建设,加强社会组织重点领域发展,争取社会服务项目资金,提升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重点推进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示范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助力城乡社区融合发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专业和成本优势,培育发展2家品牌社会组织。

15.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开展非法社会组织、“僵尸”社会组织、违规分支机构等专项整治。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审计、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抽查等专项行动。完善社会组织信用评价体系,对全区性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等级评估。督促社会组织全面建立内部管理制度,防范重大事项风险,实现社会组织分类分级监管,探索建立区民政局与业务主管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16.加快社会工作发展。深化“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在“五社联动”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强“区级社工总站一乡镇(街道)社工站一村(社区)社工室”县域三级社工服务体系,强化站室空间营造。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培训,实施专业社工领航工程,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价,加大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工岗”等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培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校+实践”合作机制,打造社工实训场地,吸纳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到社工站进行社会实践,充实本地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力量。

17.提升社工服务能力。依托回风街道龙湖园社区、西城街道后坝社区、天马山狮子寨村原有阵地,通过政府购买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强化区级社工总站党的建设、统筹协调、服务督导、专业赋能、项目对接、资源链接、交流分享、组织孵化等“八大功能”,提升街道(乡镇)社工站“平台支持、强化融合、重点服务”三方面能力,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强大支撑。强化社区(村)社工室“需求发现、社区动员、精准服务”核心功能,将社区(村)社工室打造成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六、强化社会事务服务和区划地名管理

18.扎实做好区划地名管理工作。按照省市要求,配合市局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政府驻地管理。发挥巴州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地名天府》之“红色印记”地名拍摄,加强地名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建立地名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开展地名命名更命工作。持续做好区划地名信息更新、录入工作,完成第四轮县级行政区域“仪巴线” “巴通线”的边界联检,启动编制城市街路图。

19.持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定期开设婚姻家庭辅导课程,与市家庭教育学会、区妇联联合培训一批婚姻家庭辅导师,定期为群众提供婚姻知识辅导、心理疏导。通过社区、政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婚姻知识,招募婚姻家庭专家讲师团,在中坝社区不定期开展“情绪管理”、“夫妻智慧”等辅导活动,助力打造和谐婚姻家庭关系。深入开展婚俗改革工作试点,组建婚俗改革志愿服务队伍,宣传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婚俗观、婚恋观,探索和培育具有巴中特色的婚俗礼仪和婚俗文化,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完善全区婚姻登记档案和推进婚姻登记证件电子化工作,开通退伍军人和返乡群众婚姻登记证件补办、补领和新婚登记绿色通道,全面开展“公民婚育一件事联办”工作。

20.逐步提高殡葬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殡葬管理工作,加强殡葬服务场所管理,推进殡葬信息化建设, 开展殡葬业务人员工作培训,探索民间殡葬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强化绿色人文殡葬宣传,推进绿色惠民殡葬政策,做好绿色惠民殡葬补助兑现工作,推广殡葬服务进社区,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生前享有”与“逝后奖补”的激励政策,提高火化率和节地生态安葬率。筹备召开全市殡仪礼仪服务现场会,加快鼎山镇、天马山镇等地农村公益墓地建设, 按照时间任务节点投入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