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
各直属单位、学区教育督导组,各级各类学校:
现将《巴中市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巴中市巴州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2021年3月3日
伟大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2021年,是豪迈步入小康社会,乘胜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以及2035年远景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教育科技体育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科教强区、体育强民”总体部署,聚焦在强党建、夯基础、促改革、保稳定、转作风、惠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定政治方向
1.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抓实党建“五化”建设。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意识,强化党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清单化、特色化建设,切实解决机制不健全、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任务不清楚、亮点不鲜明的问题,积极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夯实党建基础。
3.坚持党建带团队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少工委建设,优化“智慧团建”,构建团组织科学管理体系,选优配强团组织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规范新团员发展程序、团费收缴和团组织转接工作;切实开展好“学雷锋”青春志愿、纪念“12·9”、建队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持续关爱留守儿童,建立问题学生、特异学生、留守学生帮扶台账,做好关心下一代和“五失”青少年关爱工作。
4.筑牢党风廉政防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聚焦“四风”问题,紧盯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时段,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内部审计,严肃监督管理,把牢廉政风险;持续开展教育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开展校外午托、学生食堂、校外培训机构、教材教辅征订使用、购买保险、学生校服采购“六个”专项整治,常态开展忠诚教育和警示教育,强化廉洁文化主题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工作,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全面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5.扛牢意识形态责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风险评估管控机制,持续加强对“两微一博”等新媒体的管控;每季度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防邪教警示教育;强化教育宣传,常态开展政策宣讲、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6.庆祝建党100周年。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统一部署,在全系统党员干部师生中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进一步树牢全体党员干部教师爱党爱国信念,激励其在工作中走前列、当先行,开拓奋进、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讲宣传,全力营造爱国主义浓厚氛围。
二、夯实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7.调整区域校点布局。围绕乡村振兴和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及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要求,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原则,统筹推进学校调整优化布局由“行政区”向“经济区”转变,着力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期待。
8.扩充城乡教育资源。按照“公益为主、教育优先,综合利用、分类施策”的思路,转化利用闲置资源;加快推进区七小扩建、光正实验学校续建、白云台实验学校(市委党校)改建、巴中二中学生食堂建设、市职中校门口拆迁、水宁寺小学学生食堂建设,实现曾口二完小、鼎山康民小学、北门幼儿园、回风北路幼儿园投用。
9.优化教育装备配置。精准建立教育装备设施基础数据台账,推进装备特色化建设,提高管理应用水平;加强实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强化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改进实验教学,扎实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做好实验教学质量监测工作。
10.加快教育信息建设。分步实施“大数据+教育”平台建设,持续开展教育信息化各项活动,启动实施信息化2.0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搭建精品录播教室,为“三个课堂”提供硬件基础;完成“十三五”8个省级课题中期评估和“十四五”课题申报工作。
11.严格财政资金管理。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及时拨付各项教育经费;争取教育投入政策的全面落实,确保各类教育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强化财务、统计培训;多措并举化解学校债务,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拨付、使用;加强内部监督审计。
三、加快教育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12.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评价导向机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模式、教育督导、考试招生、保障机制、用人体制机制等,构建有利于促进发展、支持创新、引领未来的教育制度体系。
13.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巩固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成人教育稳固发展的总体布局,努力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继续鼓励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养抽样调查机制,动态把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实施“成巴、渝巴校际联动”战略,充分整合高中教育资源,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四驾马车”驱动,促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14.强化教育督导评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意见》,调整完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完成新一届专兼职督学和挂牌责任督学的选拔、聘任工作。做好市政府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完成好2020年度市政府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督导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效,继续做好相关数据监测工作,适时启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前期准备工作。针对教育重点工作及热难点问题,扎实开展专项督导。认真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强化教育督导结果的运用,推动落实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的建立。
15.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坚持小升初由区负责,市区统筹计划,相对就近、多校划片、随机派位的现有招生格局,进一步实施“幼升小单校划片”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入学行为,严禁产生新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持续推进普职融通试点工作,优化普职协作机制,确保中职招生占比不低于45%;加大招生政策宣传力度,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园)接受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治教,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和“宪法晨读”等活动;严格落实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等规定和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以及学科审核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校外午托发展,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事项运行监管,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
16.强化名师带动引领。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建设,健全“传、帮、带”工作机制和“听评课”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评选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送教下乡”“一推两借一交换”等活动;持续抓好“学科年会”工作,做好课题申报、结题以及微课、说课等评选工作,助推全区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研教改水平。
17.开展成教技能培训。继续加强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推动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积极做好“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不断优化农民夜校“四个课堂”,继续开发编写各种培训地方教材,壮大讲师团队,积极开展巡回示范授课等活动;加强终身学习网络体系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教师队伍建设,在主城区创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点,积极做好社区教育品牌—“晏阳初讲堂”的实践研究和品牌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省、市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加大推举“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成人教育机构”力度,切实做好成人教育学历提升工程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受教育平均年限。
18.抓实研学课后服务。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研学旅行和课后服务有关要求,遵循“公益普惠、公开服务、自愿选择、安全第一”原则,严格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把研学旅行和劳动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序实施。
四、坚持德育为先,凸显艺术特色
19.夯实德育发展基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我的中国梦”“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活动,深入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充实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持续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提升建设,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所、市级文明校园5所,市(区)级文明单位2个,全力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深化国防教育,抓好高一新生军训,完成适龄中学生兵役登记工作。
20.提升美育综合素养。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创新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美育教育测评新策略;丰富戏曲、书法进校园活动,推进示范基地提升建设,开展巴州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和戏曲、书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创建区级艺术特色学校10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3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1所。
21.严守环境卫生底线。全力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校园环境整治力度,强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监管,加强校园噪音和油烟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一木环保”公益行动,扎实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5个;落实河湖长制联系工作,定期开展巡河督查工作。
五、确保安全稳定,共育平安校园
22.严格疫情风险防控。坚决扛牢抓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落实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教职工和学生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排查和假期师生离巴、返巴情况监测,建好台账;加强防疫物资储备管理,常态开展校园环境消毒消杀工作。
23.务实安全保障举措。进一步深入落实“三挂一蹲点”安全管理和督查问责机制。对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压实“一岗双责”和40个岗位安全职责,强化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开展消防、交通(校车)、食品卫生、防“三火”、防溺水、防汛减灾、防校园暴力欺凌、心理健康教育、防伤害(防性侵)、危化品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等专项治理。全面推进校园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和防冲撞设施建设及民办学校(幼儿园)视频监控与公安联网建设等工作。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等,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24.全力维护信访稳定。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处置信访案件,落实上级交办、来信来访和12345市民热线反映问题办理工作;加大力度化解老难信访问题,做好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预防群访、集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优化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
2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巴山优才”计划,根据《教师工作量标准》,动态调补编制,通过“招、转、引”等方式,多渠道补充各类教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标准,加强后备力量培养,选优配强学校班子队伍,着力打造作风正派、业务精炼的师资队伍;通过“一支二派三带”机制,落实“三区支教”政策,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协作;加强师培师训,强化教师档案管理,完成全区教职工档案专审和教师资格评审工作;落实“特岗计划”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边远高寒山区及村小教师补助等政策,增强其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2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干部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加强校长、教师任课、请假、外出学习等考勤管理;完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培养、评选、考核、使用、激励机制,选树一批师德标兵;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规范从教行为,严肃整治“教育三乱”和“走读、走神”的反面典型;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和“责任倒查追究制”。
27.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功能和作用,持续加大对系统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的培训教育,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实行上挂下派制度,优化干部队伍成长交流机制。理顺局机关干部管理体制,启动实施股室岗位、职责和人员三定,提升机关干部主动适应能力。
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教育惠民
28.精准教育各类资助。加强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和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严格按照“五专五到”要求,加强对学前教育“三儿”资助、中职、普通高中助学金和免学费及义务教育生活补助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合同签订、审核、整改、汇总上报以及还款学生的催息催贷和“一卡通”受助对象的核实、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
29.强化学校后勤保障。持续推进学校、幼儿园食堂“五化”建设,即布局科学化、管理制度化、采购规范化、过程台账化、检查常态化;切实做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材“四统一”工作;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网络运行平台监管;规范学校后勤用工管理;加大对学生免费作业本、学生校服管理力度;完成教育系统节能降耗网络直报工作目标。
30.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深入实施校务公开、财务内审、民主评议工作;积极开展送温暖等扶贫济困和节日慰问活动,认真做好国家级、省级困难教职工的退档工作,巩固困难教职工脱贫成果;持续开展第九届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第七届四川省“玫瑰书香”家庭文化建设以及女职工关爱活动,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继续扩大组织覆盖面,按期督促学校工会按期换届,做好民办学校建会、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等人员入会工作,继续健全完善会员信息库,做好会员普惠制工作。
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七、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3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编制《巴州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实省、市科技研发投入补助政策,加大本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科创贷。深化科技改革,加强科技监督和科研诚信建设,推动项目、人才、技术向农村、基层、企业流动。
33.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开展与成渝等地高校院所合作,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500万元。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平台1个,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
34.优化科技示范服务。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优化提升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巴州区平台,发挥国(境)外专家和特派团、三区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优势,线上线下开展技术服务1500次以上,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50名,建设科技服务示范点位3个。推进科普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强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评选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单位)。
八、聚焦全民健身,倡导康养生活
35.举办体育各类赛事。实施全民健身及“五个一”工程,积极参加和承办省、市、区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全区老年门球比赛和全区教职工“红烛杯”篮球比赛,承办和参加区第九届职工运动会及市级门球比赛等各类赛事。
36.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切实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上报和初三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常态开展对“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单位”和“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督促指导,实行学校体育场地节假日免费开放;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发挥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比赛和中小学生足球比赛,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市中小学生篮球、羽毛球比赛、市第二十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和2021年度锦标赛等赛事。
37.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加强体育彩票宣传及经营管理,完成4000万元销售目标;争取更多的体彩公益金用于建设体育场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发展竞技体育事业,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体育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