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风采】马青松:小泡菜“泡”出大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浏览次数: 作者:许丹 信息来源:巴州融媒 发布时间:2023-02-06 14:24

开栏语:在全区各条战线上,活跃着一批优秀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却有着同样的职责和担当。他们立足岗位,锐意进取;他们深入基层,察民情、汇民愿;他们投身实践,建诤言、献良策。在巴州区“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巴州融媒特别推出《代表委员风采》专栏,讲述他们为巴州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展示他们履职尽责的风采。今天为您讲述区政协委员马青松的履职故事。

“宝宝们,这一袋总共有六种食材,拿到手,你一次就可以吃到六种不同食材……”下午三点,“森牛家食品旗舰店”直播如约而至。直播间内人气满满,一袋袋土坛泡菜转眼售空。这些备受网友喜爱的泡菜,产自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创办人正是区政协委员马青松。

小小的泡菜坊,售出了好泡菜,带动了村里产业的发展。而几年前的昆山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村里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少致富带头人,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彼时,马青松也是外出务工人员之一。

外出闯荡的几年,开拓了眼界、磨炼了意志,也坚定了马青松对土地的情怀。2020年,凭着一腔壮志和走南闯北积攒的经验,马青松毅然回到家乡,准备带动乡里乡亲一起干出一番事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摸排走访,马青松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泡菜上:“我们决定做最传统的泡菜,用手工来做、用山泉水来泡。”然而,这样做的泡菜质量虽好,产量却有限,而且前期销路未打开,销量也上不去。

如何提升泡菜的“产品力”、打通对外销售渠道,让“老”坛泡出“新”菜?马青松想到了去经验丰富的地方请教学习,同时招募设计师、创建品牌、开通网络直播……通过系列改造,泡菜的腌制技术、产量、销量都有了质的提升。这还不够,马青松又在产品的味道上狠下功夫,从酸度、辣度、咸度上发力,开发不同口味的产品。

两年多来,他创建直播团队、打通销售渠道、深耕电商产业。经过不懈探索,马青松的泡菜远销全国各地。2021年“双十一”期间,公司在电商平台上售出了30多万公斤土坛泡菜。2022年,他们的泡菜更是卖出了2500万的销售额。“北上广深这些地方的客户还非常喜欢我们的泡菜哩。”马青松骄傲地说。

如今,昆山村的泡菜产业已初具规模,村里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老人参与其中,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自从建厂以来,我一直在这儿打工,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块钱,我觉得很好,离家也近,可以照顾到孩子。”村民马艳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企业强起来了,村民增收了,村子也有了发展产业链的基础,蔬菜大棚、农家乐等应运而生。

看中昆山村的发展前景,2021年10月,富垚合作社负责人马进回乡投资建设了蔬菜大棚。“针对泡菜厂的需求,我们专门种植了辣椒、萝卜、豇豆等蔬菜。他们泡菜厂的效益越好,我们大棚的收益也就越好。”马进这样说着、期待着。

泡菜坛之外,昆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驶向了新坦途。谈起未来的发展,马青松表示,将在产销上加大力度,让“森牛家”的泡菜卖得越来越好。

“我创业的初衷就是真正让老百姓赚到钱,让周边的土地能够彻底盘活,让整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作为区政协委员,马青松依旧恪守初心,他决心借助政协这个广阔的平台,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履职尽责,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多撰写关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提案,为昆山村乃至巴州区更好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