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野织锦绣 巴州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10-12 11:26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条条宽阔的硬化路如丝带般在青山绿水间穿梭,一个个产业基地在村落里绽放色彩……走进巴州区的村落,美丽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比比皆是。

近年来,巴州区坚持政策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补齐基础短板,壮大产业发展,优化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巴州大地次第展开……

持续提升建设水平

重塑乡村发展新格局

每逢节假日,到位于巴城城郊苏山村的“乡瓣童年”田园综合体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这里也是巴州区的“文旅名片”之一。

“乡瓣童年”田园综合体占地1200余亩,集田园花海观光、农艺农耕展示、研学旅行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巴州区按照AAAA标准打造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作为“明星村”的苏山村,不只是拥有“乡瓣童年”。自2015年苏山村第一届桃花节成功举办,苏山村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如今的苏山村在特色乡村旅游之路上已经越走越宽。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浙江到全国,一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日渐清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巴州区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统筹实施各类重大项目,持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环境宜居宜业、群众富足富裕,努力让好山好水成为“好去处”、好景好业成就“好日子”,加快重塑乡村发展新格局。

巴州区境内90%属于山地丘陵,“三农”发展滞后。经过努力,巴州区2018年退出了贫困县序列,且被评为全省摘帽工作先进县。2023年被命名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巴州区探索实践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健康协调发展,持续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善乡村环境,更要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化成镇长潭河村党总支面对脱贫攻坚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经营模式、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情况和“组织村民开会难、讨论决议难、决定执行难”“村集体有名无实、村民小组有实无名”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1+3+N”乡村治理模式,从而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目标。

如今,长潭河村由于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了集体事情大家定、农业产业大家干、红白事务大家议、新居物业大家管、老年生活大家理,实现了治理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巴州区委六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围绕建设全市文旅融合和全龄康养胜地,推动城郊文旅环线与环城绿廊深度融合,串珠成链打造“四龛八山”等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城市休闲和城郊文旅康养示范区。围绕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休闲观光、红色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打造康养天马山、云上青山、山水化湖、胜秀灵山、水乡三江等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开发民俗风情、教育研学、文化体验等沉浸式、交互式文旅产品。主动拥抱新“蓝海”,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康养综合体、森林疗养场所、康复护理中心。围绕山地、水上运动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探索发展低空旅游。到2027年,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达到200亿元。

高标准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

按下乡村振兴“快捷键”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高标准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正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之一。

前不久,巴州区委六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联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立足县域内五大片区划分,持续建设北部茶旅融合、中部道地中药材、南部粮猪种养农业“三线”。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按照全区县域内片区划分定位,围绕农业“三线”,坚持以粮为重、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高标准发展道地中药材等种养业,加快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巴州区块。以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核心引领区,攥紧种业“芯片”,重点开展中药材品种选育、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强化质量检测和科技攻关,开发一批药医养食游标志性产品。优化布局示范带动、延展辐射区域,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以梯次建设“千万工程”精品村、示范村、提升村为载体,联动建设新型“科技+产业+生活”社区,持续促进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到2027年,农高区巴州区块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集聚高新技术企业7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以上。全区创建国省级园区2个以上、市星级园区13个以上。

链式图强大宗农产品。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产业链上的重要地位,实施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融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提升产业链综合附加值。实施巴州枳壳、巴山肉牛、有机茶叶、大罗黄花等特色农产品增量扩链行动,提升巴州“农字号”品牌辨识度。实施大宗农产品市场拓展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商业模式,用好农博会、西博会等推介平台,设置一批城乡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丰富市民“菜篮子”供给。到2027年,新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纳入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天府粮仓精品品牌2个以上。

持续联农带农富农。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实施集体增资、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加大链主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培优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高素质农民,建立完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构建关系稳定、联结紧密、权责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可控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到2027年,新培育链主企业4户、农民合作社90家、家庭农场86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场)15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到202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对于以上目标,巴州区有底气。

近年来,巴州区围绕北部山区茶旅融合、中部地区道地药材、南部山区粮猪种养,着力建设产业园区与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同步的天马山森林康养发展片、巴城文旅商贸发展片、清江药旅融合发展片、曾口三产融合发展片、鼎山粮畜种养循环发展片,促进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一体化融合发展。目前,巴州区已建成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区级农业园区12个。

村美民富产业旺

和美乡村动力强

抓发展、促振兴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白墙青瓦的民居、硕果累累的产业园、穿村而过的东溪河……放眼远观,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美丽如画。从曾经的贫困村到现在的省级“四好村”,短短几年内,秧田沟村的变化肉眼可见。

2016年,寿星村、秧田沟村、椿树村探索组建联村党组织——东溪河党委,并成立果药种植、生态养殖、果蔬种植、乡村旅游四个产业党支部,产业发展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实施、公共服务一体推动。蝶变,就此开始。

秧田沟村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利用和发挥现有果蔬、果药、水产等产业优势,大力拓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在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依托周边河道水资源,招引投资,打造集水上运动、水上游乐、观光、垂钓于一体的天舟园田园综合体,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天舟园田园综合体一到节假日热闹非凡,游客或泛舟河上、或在跑马场尽情驰骋、或在民宿小憩,尽享田园风光。秧田沟村旁的一家农家乐,每天至少四五桌的客人在此用餐,高峰期时一天预订了60多桌。

秧田沟村共流转土地1100亩,建了四个基地,以果蔬、花卉、水产、畜禽养殖为主。秧田沟村目前共招引业主18家,年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2023年,秧田沟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蝶变的还有巴州区环化湖农旅融合示范园。

位于化成镇的山水化湖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著名的水利风景区,景区内有清廉区、勤廉区、红廉区、水域观光区4个区域63个景点。近年来,化湖景区除了依靠传统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还不断丰富发展旅游新业态。

环化湖农旅融合示范园通过建园区兴产业,按照“大园区、多业主”和“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园运营机制,依托区位生态优势,建成以果、药为主的粮经复合种植基地5000亩,建有良种繁育基地1处、中药材初加工基地3个,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化成镇正围绕“一座山、一水库、一条鱼、一群人、一座城”的资源禀赋,打造田园文化景区、红色人文景区、休闲娱乐景区,目前已发展民宿10余家、农家乐20余家,露营基地2处,就近解决500余人就业,40余名农民成为老板,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对接,真正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放眼巴州区,不断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家园,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编辑人:刘海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