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八条措施
为扎实推进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实施,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着力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支持肉牛基地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立足需求空间,积极引导有养殖能力的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支持和培育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形成集约效应。围绕“一点两带三园百场千户”规划发展肉牛产业,以“公司+农户”方式,探索“母牛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梁—鼎线、清—白线为主的肉牛产业发展基地,带动全区肉牛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全区存栏肉牛4.7万头,年出栏肉牛2.4万头,配套建设人工授精站(点)10个,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30个,培育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各1个,肉牛综合产值25.2亿元以上。
二、落实土地要素保障
将肉牛养殖圈舍、配套管理用房、生产用房、粪污处理场所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辅助设施用地控制在项目用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亩。支持新建养殖场选址利用荒山、荒丘或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鼓励将符合国土、林业、环保等有关要求的废弃养殖场改造成养牛场。
三、加强金融保险支持
深入开展金融信贷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深化“川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支持活体质押、保单质押、配套大型设备质押等担保方式,为肉牛产业提供金融支撑服务。引导保险公司与肉牛养殖场业主深入合作,把肉牛养殖纳入特色产业农业保险政策,增强养殖场抵御风险能力。
四、加快饲草饲料发展
统筹开发利用“四荒地”等资源,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筛选适宜牧草品种,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支持适度规模牧草种植,积极引导肉牛养殖户配套进行牧草种植、加工;大力推进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进一步扩大玉米、大豆等粮饲两用作物种植,解决发展粮食与饲料的矛盾,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
五、强化肉牛精深加工
支持企业提升屠宰加工能力,增加肉牛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在巴州工业园选址建设肉牛精深加工厂,高标准、智能化建设优质冷鲜肉制品加工、牛羊肉精细分割和传统风味肉制品及西式牛肉加工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达到年加工牛肉熟食、西式牛肉、休闲牛肉、速冻牛肉、牛副产品等系列产品5万吨以上,年总产值50亿元。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肉牛产业扩规提质增效。由区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新(改、扩)建的规模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繁母牛饲养及品种改良。
七、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服务联动机制,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加强牛源引购监督和疫病防控指导,积极向上争取肉牛产业政策支持;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对宜养区用地保障和规划工作;巴州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指导养殖场办理环评备案手续;区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好肉牛产业发展、疫病防控、应急处置等资金保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辖区发展主体责任,充实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力量,实施特聘动物防疫专员计划,确保有人才、有技术在产业发展一线,为企业纾困解难、为养殖业健康发展护航。
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巴州区巴山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链长,区委农办主任任副链长,其他单位为成员的肉制品产业链长制工作专班,推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全区肉牛高质量发展。建立肉牛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乡镇、重点村居的联系服务机制,定期协调调度,分析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肉牛产业发展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加强督导检查,纳入乡村振兴职责,逗硬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本措施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一、支持肉牛基地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立足需求空间,积极引导有养殖能力的农户参与肉牛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支持和培育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形成集约效应。围绕“一点两带三园百场千户”规划发展肉牛产业,以“公司+农户”方式,探索“母牛分户饲养、仔畜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梁—鼎线、清—白线为主的肉牛产业发展基地,带动全区肉牛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全区存栏肉牛4.7万头,年出栏肉牛2.4万头,配套建设人工授精站(点)10个,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30个,培育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各1个,肉牛综合产值25.2亿元以上。
二、落实土地要素保障
将肉牛养殖圈舍、配套管理用房、生产用房、粪污处理场所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辅助设施用地控制在项目用地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亩。支持新建养殖场选址利用荒山、荒丘或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鼓励将符合国土、林业、环保等有关要求的废弃养殖场改造成养牛场。
三、加强金融保险支持
深入开展金融信贷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深化“川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支持活体质押、保单质押、配套大型设备质押等担保方式,为肉牛产业提供金融支撑服务。引导保险公司与肉牛养殖场业主深入合作,把肉牛养殖纳入特色产业农业保险政策,增强养殖场抵御风险能力。
四、加快饲草饲料发展
统筹开发利用“四荒地”等资源,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筛选适宜牧草品种,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支持适度规模牧草种植,积极引导肉牛养殖户配套进行牧草种植、加工;大力推进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进一步扩大玉米、大豆等粮饲两用作物种植,解决发展粮食与饲料的矛盾,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提高肉牛饲养管理水平。
五、强化肉牛精深加工
支持企业提升屠宰加工能力,增加肉牛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在巴州工业园选址建设肉牛精深加工厂,高标准、智能化建设优质冷鲜肉制品加工、牛羊肉精细分割和传统风味肉制品及西式牛肉加工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等,达到年加工牛肉熟食、西式牛肉、休闲牛肉、速冻牛肉、牛副产品等系列产品5万吨以上,年总产值50亿元。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肉牛产业扩规提质增效。由区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新(改、扩)建的规模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繁母牛饲养及品种改良。
七、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服务联动机制,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加强牛源引购监督和疫病防控指导,积极向上争取肉牛产业政策支持;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对宜养区用地保障和规划工作;巴州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指导养殖场办理环评备案手续;区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好肉牛产业发展、疫病防控、应急处置等资金保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辖区发展主体责任,充实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力量,实施特聘动物防疫专员计划,确保有人才、有技术在产业发展一线,为企业纾困解难、为养殖业健康发展护航。
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巴州区巴山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链长,区委农办主任任副链长,其他单位为成员的肉制品产业链长制工作专班,推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全区肉牛高质量发展。建立肉牛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乡镇、重点村居的联系服务机制,定期协调调度,分析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肉牛产业发展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加强督导检查,纳入乡村振兴职责,逗硬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本措施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